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生活健康网新闻正文

易子相食,三次人吃人事件为什么都发生在赵国

2017-10-09 15:08:12  阅读:8852+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张子健

文|金何在长时间被包围的情况下,没有粮食,激起了人内心最原始的兽性,为了能活下去,就会发生同类相食的恐怖场景。

有关吃人的记载,随便搜罗搜罗史书,能够翻找出一大摞。最早明确出现人吃人记载的,应该是记录春秋时期的《公羊传》。

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载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”

人守着最后的人伦底线,两个老实人化解了一场战争

这事儿说的是,楚庄王带兵攻打宋国,久战不胜,只剩下七天粮食了,庄王决定退兵。退兵之前,庄王派司马子乘上马车,探探宋国的城防怎么样了,宋国也派了华元乘车出来。

司马子就问华元:“城内的情况怎么样了?”

“疲惫不堪,已经撑不住了。”

“到何种程度了?”

“百姓交换着吃小孩,烧火都没了柴,只能烧死人的骨头。”

司马子闻听城里已如此悲惨,就把楚军也只剩七天的粮食告诉了华元。两人聊了会儿,就各自回去了。庄王听了司马子的汇报喜上眉梢。

“我们还有七天的粮食,完全能攻下宋城。”

“不能打了,我已经把咱们的实情告诉宋人了。”

楚庄王发怒了:“你这老实巴交的笨蛋,干嘛把咱们的实底儿抖搂出去啊?”

“弹丸之地的宋国人都讲诚信,咱们千里之地,连这点诚信都没有吗?”

……

楚庄王最后只得悻悻地带兵退走了。

春秋时期有君子之风,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,虽为争夺城池而纷争不断,但起码的诚信和规则底线还是要讲。宋人以吃人的方式,坚持到最后的胜利,这是贵族的幸运,百姓的惨剧。

这之后再次出现吃人记载的,应该是《史记》了。《史记》中有三处明确的吃人记载:赵世家、白起列传、平原君列传。

赵世家:三国攻晋阳,岁余,引汾水灌其城,城不浸者三版。城中悬釜而炊,易子而食。

白起列传:至九月,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,皆内阴相杀食。

平原君列传:邯郸之民,炊骨易子而食。

人伦底线沦陷,每次战争都是实力对抗,必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

第一次吃人事件发生在晋国衰落,赵、魏、韩三家瓜分晋国的时候。此时晋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霸主了,国内被赵、魏、韩、知伯四大家族控制着。晋出公决定联络齐国和鲁国,讨伐国内的四大家族,重新夺回控制权。四大家族十分惊恐,先发制人去攻打晋出公。寡不敌众的晋出公出逃齐国,谁知半道上就死了。知伯当时势力很大,就拥立晋懿公,自己在背后垂帘听政。

知伯挟持晋懿公,向赵、魏、韩三大家族索要土地。魏和韩实力不济,给了;只有赵家梗着脖子充硬汉,不给。知伯大怒,就率领魏韩两家攻打赵家。当时赵世家的领导是赵襄子,他出逃晋阳固守城池。知伯、魏、韩三家领兵围攻晋阳一年多,城中绝粮,然后就发生了史书中提到的吃人事件。

原本都认为赵世家这就要玩了,谁知道事情在此时发生了逆转。赵襄子派人暗中联络魏、韩两家,这三家反倒联合起来,一起灭掉了知伯,并且三家瓜分了他的土地。再之后,晋国就没了。

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吃人事件,都发生在秦赵征战不断的中后期。一次是秦久围邯郸,邯郸城内粮绝,百姓人吃人;一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时期,赵军四十万大军被秦军围困,断了粮食,赵军只能互杀食之。

这时候诸侯争霸,已经完全没有了春秋时期的君子之风,相互之间的战争,都是必置对方于死地。纵然是发生吃人事件,也不会因为怜悯而撤兵。

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,战国时期各国间混战不断,为何《史记》里三次明确的人吃人记载,都发生在赵国?

《史记》里后两次人吃人的背景,正是在秦国国力强盛,欲出关中向东扩展实力的时候。此时,如果说是七国争霸,不如说是秦赵两国争霸。其余的五国,韩的实力一直不是太强;燕国远离争霸中央;齐楚魏虽是大国,但这时其实力已远远不如从前。赵国作为战国时期的后起之秀,而且又因为和秦国接壤,所以就成了秦国东出的最大对手。

人吃人的事件只发生在赵国境内,有两方面的原因。

第一个原因是,赵国两次大的战役,都失败在被长时间的包围中。赵国的实力是比其余五国有余,比秦又不足。所以,每当秦赵发生战争,赵国如果没有其他诸侯国的援助,跟秦国对抗就只有招架之功没有换手之力。

长平之战,秦赵两国在上党地区打得不可开交,其余五国都在观望。纵然赵国以全国之力敌秦军,还是没有还手之力。幸好老将廉颇知己知彼,依托太行山的有利地区,坚守不出,秦军半分便宜也占不到。然而年轻的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,起用赵括,轻率出击的赵括中了秦军的埋伏,几十万大军被包围压制动弹不得。粮草断绝,军队人数又过多,哪怕是吃树皮草根也不够吃,所以人吃人的情况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。赵军吃人的惨剧之后,又是秦军大规模的坑杀。有一种说法是,秦军最后只放了一百多名赵军回去,目的是让他们散布恐慌的情绪。

此后的邯郸之围跟长平之战一样,被秦军牢牢的“包了饺子”,与外界不能联系。在决不投降的情况下,城内军民只能人吃人。要不是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国,还不知道最后会以什么样的局面收场。

在长时间被包围的情况下,没有粮食,激起了人内心最原始的兽性,为了能活下去,但又不投降,就会发生同类相食的恐怖场景。自古燕赵多悲壮之士,赵国人不投降的性格,其精神可歌可泣。然而在客观的战争实力面前,再雄壮的精神,有时也只能成为战争无情车轮下的悲壮之鬼。

第二个原因是,其余五国并没有跟秦国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持久战争。五国虽然与秦国或单独或联合交手不断,然而其规模都远不及长平之战和邯郸之围。再者,秦国的实力太强,其他诸侯国单独跟他对抗,只有挨揍的份儿。所以每次战争拖的时间不长,要么是被秦军击败,要么投降。没有坚守的机会,自然也就不会发生粮草绝迹人吃人的情况了。

司马子在听闻吃人惨剧时,主动劝解楚庄王撤兵;赵国被围城数月而不得已的情况下,才发生吃人事件;后世却有黄巢之流主动吃人,且把人肉充作军粮。这或许就是常言说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吧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